本篇文章1321字,讀完約3分鐘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認為,快速發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對促進中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快速發展,構建多層養老保障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有利于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
4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通知,決定自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考試時間暫定為一年。 ( 4月13日《經濟日報》)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即投保人稅前列支保險費,將來繳納個人所得稅直至領取保險費的商業養老保險。 從試點政策文案來看,限額有限,但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促進了中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快速發展,對構建多層養老保障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
另一方面,處理養老問題是世界所有國家的大問題,在我國社會老齡化步伐越來越近的時候,實現老人院養、老人院醫的目標也越來越迫切。 因此,建設以居家為基礎、依托社區、補充機構的多層養老服務體系制度,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等,是未來要實現的重要目標,試點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是今年全國兩會《政府事業報告》的養老
另一方面,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互聯網化、新聞化不斷加快,但全面宣傳需要處理資金、模式等問題。 今后一段時間內,要處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基本養老金、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個人儲蓄養老三大支柱全面均衡快速發展是很重要的,為此,應大力推進“第三支柱”的建設。 快速發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內需,改善民生,促進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對保險業來說,逐一發揮專業特點,從資金支持、風險保障、服務銜接等方面,多角度、各方參與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不僅是處理我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有效應對老齡化的重要途徑 對個人來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對于能夠更減輕退休后稅負的政府來說,對于能夠有效緩解養老財政壓力、彌補養老資金不足的商業保險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大利好。 因為這會刺激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迅速發展。
從試點政策文案來看,建立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是一大亮點。 個人養老資金賬戶是納稅人指定的,用于收回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繳費、收益和資金收付等的商業銀行個人專用賬戶。 該賬戶封閉運行,結合居民身份證,具有唯一性。 這將使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更加安全,更容易得到民眾的認同,有利于政策的落地實施。
當然,短期內,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的實施將減少財政收入,但實施這一公共政策后,隨著保險企業業務量和銷售額的大幅增加,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也將大幅增加,間接可以用保險企業增加的稅收來彌補稅收減少的部分。 作者希望試點省市取得越來越多的成功經驗,為大范圍的實施提供依據,真正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帶來普遍的利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帖子、原創評論、理論文案可發送至cepl#ce(#至@ )。 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招聘廣告。
相關評論: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
處理養老保險問題需要采取綜合措施
標題:“試點個體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意義深遠”
地址:http://www.affordabledomainsnow.com//myjj/3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