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3字,讀完約2分鐘
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應妮)國家話劇院經典劇目《玩偶之家》23日晚在北京首演。 輪到李建義、漢學生、趙小川、賈妮四人戲骨全部回歸,重新排版再次讓易卜生百年名著反思人性虛偽,重新認識自己的思想,至今仍未過時。
《玩偶之家》開始于春節的祥和氣氛中,木質長椅、紅燈籠、貼春聯、筆墨紙硯、古色古香之前四合院的家庭家具伴隨著京劇唱段、民樂的演奏,一口氣讓已成年的觀眾回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
我們保存了易卜生作品的第一個故事和人物,把原著的女權主義中心點放在中西文化的差異、人們的價值沖突和對人性的思考上,表現出了美好的人性和自我成長的追求。 臺詞大量改編,在演出風格、風格、敘事上都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 吳曉江導演說。
舞美設計顧明還原了上世紀30年代中國四合院的空間結構,利用斜線型木質走廊將方形劇場切割成放射狀多個演區,舞臺呈現前后花園、室內、客廳,豐富空間,富有年代感。
《玩偶之家》是挪威戲劇家亨里克·; 易卜生1879年創作的社會問題劇,通過女主角娜拉意識到丈夫海爾茂自私后出走的故事,展現了女性的覺醒、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對中國劇的誕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國話版《玩偶之家》于1998年首次公演。
劇中娜拉的扮演者、塞爾維亞女演員米拉與李建義相距近30歲,但飾演對方的戲并不膽怯、富有個性,創作上沒有照搬21年前的版本,而是語言解決上更犀利、奉獻給丈夫一切的單純 在生活真相面前,她悲傷地唱著京劇《霸王別姬》,毅然選擇離家出走。
為了復述《玩偶之家》,李建義取消了四部影視劇的邀請,努力恢復21年前的狀態,‘ 的木偶,把妻子視為丈夫的附屬品而不是獨立的人,漢爾茂自私的虛偽暗地吸納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大男子主義,《玩偶之家》從挪威移植到了上個世紀的中國,在這個熟悉的環境中給觀眾更多的代入感。
老戲骨·漢學生扮演的骨碌骨碌成了全劇的笑點。 他把米拉的對手戲和蹩腳的中英文混在一起逗笑了,但在解決和老戀人賈尼的感情復合戲時,漢學生小聲說出了我在老地方等你時的情形,更是引來了會場觀眾的笑聲。
劇中的另一大亮點是京劇和民樂的結合。 串起整個劇的京劇《霸王別姬》、悲傷的二胡箏旋律,傳達了《玩偶之家》中對女性命運的惋惜。
據說國話版《玩偶之家》將在國話先鋒劇場上演至6月2日。 (完)
李志
標題:【快訊】老戲骨聚首“國話”版《玩偶之家》再現經典
地址:http://www.affordabledomainsnow.com//myjy/19507.html